(一)前言 |
位於本市和臺南市交界的二仁溪流域(中央主管河川),發源於本市內門區與臺南市南化區交界的分水嶺南側(即本市內門區木柵里山豬湖),西南沿著本市與臺南市的市界一路向西流,流經內門、田寮、阿蓮、湖內等區後,最後由本市茄萣區白砂崙與臺南市南區灣裏部落間注入臺灣海峽。 |
二仁溪流域的自然環境變遷,主要表現在河流的改道上,流域內廣布的泥岩則是導致變遷的主要因素。泥岩的顆粒細小,孔隙度極低,雨水不易往下滲透,大部分以地面逕流的形式流動,且泥岩的膠結程度極差,疏鬆的顆粒極易與水混合,形成軟滑的泥漿,以泥流的形態沿著坡面向下流動,大量含沙的河流也因此造就易淤、易決且經常改道的特性。 |
(二)名稱由來 |
|
荷據時期稱為淡水溪 |
|
明鄭以來稱二贊行溪 |
|
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又稱二層行溪(因當時製糖繁榮聚落二層行而得名) |
|
民國49年台灣省政府改稱為二仁溪(取流經臺南縣仁德、歸仁兩鄉(今為臺南市轄區)之典故) |
(三)流域簡介 |
|
上圖說明: 發源地: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山豬湖。 主要支流:松仔腳溪、牛稠埔溪。 基本資料:流域面積339.20平方公里。幹流長度61.20公里。 流經區域:台南市:關廟、永康、仁德、歸仁、龍崎。高雄市:內門、田寮、湖內、茄萣、旗山、路竹、阿蓮。 |
(四) 自然因素的限制 |
1. |
高雄地區最早漢人移住開墾之地,卻是南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後區域。 |
(1)聚落發展相對落後 |
以農業經營條件而論,以青灰色泥岩為主的土地贍養力低下,導致發展潛力不足。 |
|
(2)聚落發展穩定性低 |
|
泥岩軟弱,河流沖刷力強,河道經常沖崩改道,威脅住宅用地的聚落安全,並導致步行時代交通路線經常改易。 |
2. |
結論:流域內廣布的泥岩,造就易淤、易決且經常改道的特性。 |